第一章 奇怪的车祸 第二章 做了陪读 第三章 小少爷丢了 第四章 要成家了? 第五章 何师爷的骚扰 第六章 少夫人周冰儿 第七章 出大事儿了 第八章 被判充军 第九章 远行 第十章 陈克朋和崔大正 第十一章 杜小曼 小姑娘在老头背后被吓得嘤嘤哭了起来,附近几桌的食客也纷纷结账闪人,闻讯而来的饭店掌柜也上前劝解,只是当对方家丁说出主子身份后,掌柜的左右为难起来:“黄公子”的恶名远扬,他早已如雷贯耳,想来是他惹不起的存在;可是这毕竟是自家的饭店,要是弄出事儿来,肯定影响以后的生意。思来想去过后,掌柜的还是鼓起胆子向黄公子求情,哪知对方根本不买账,一脚踢开了他。这下连掌柜的也没法了,只能擦拭着嘴角的血迹躲到一边,他心道,眼下的情形就算报官也没用,只能寄希望于黄公子别把事情闹太大,至于那祖孙两人是什么结局,只能祈祷老天保佑了。 看着掌柜的摇头离开,周围更没有人敢上前劝说,不仅如此,一楼大堂里的食客已全部离开,大家都怕惹祸上身,就连门口围观的群众都只是小声议论着。钟南看着这一幕,心里很是气愤,他生平最看不起那种仗着家世欺男霸女的纨绔,正想上前打抱不平,结果被陈克朋一把拉住了。钟南看着自己兄弟,陈克朋没有说话,只是摇了摇头,明显是不赞成他去出头。 只是这一会儿的功夫,那边就又有了变化:黄公子见没人上前了,淫笑着来到小姑娘旁边,他倒是干脆,搓了搓自己的手,然后一把抓住对方,连拖带拽往自己怀里拉,小姑娘连忙用另一只手抱住自己爷爷,同时拼命往回扯被抓住的手。这一番动作更激起了黄公子的兴致,大叫到:“哟,姑娘性子真烈,到了床上肯定味道不错!” 小姑娘哪里听过如此淫语,只觉又羞又恼,收回抱着爷爷的手想打黄公子,黄公子趁机一把抱住,小姑娘见势不好,用力挣脱开来,只是仍被抓住了一只手,一旁的老头也上前帮忙,用力往回拉着自己的孙女儿。黄公子较为瘦弱,加上整日沉迷女色掏空了身体,哪里是两祖孙的对手,黄府的家丁们一看自家主子处于下风,连忙招呼着上去帮忙。其中两人拉开了老头,其他人则拽着那小姑娘,眼见就要被拖走了,小姑娘大声地呼救:“爷爷,救救我……”,被架在一旁的老头也是大喊:“放了我孙女……”。爷孙俩的哭喊声悲恸万分,围观的众人无不心酸落泪,只是大家虽然十分同情他们,可是碍于黄公子的“威名”,竟然没一个人敢出手。 钟南是再也忍不住了,他挣脱一直被陈克朋拉着的手,三两步就跨了过去,将黄公子和一众家丁纷纷掀开,随后把小姑娘护在自己身后。钟南力量颇大,随意的扒拉几下就让对方人仰马翻,黄公子倒在地上大声叫嚣:“反了你,是哪个不开眼的东西坏了本公子的好事?”当他看见钟南一身青州士兵的打扮,气焰随即更嚣张了几分,爬起来指着钟南破口大骂:“你他妈是哪个军营的,敢和我作对?就是你们参将施长廷见了本公子也要绕着走,你又算哪根葱?” 钟南紧握拳头,刚提起来就吓得黄公子一个趔趄,再次摔倒在地,惹得围观的人群哄然大笑。自己吃了瘪又被人嘲笑,黄公子觉得很没面子,冲着自己的家丁吼道:“还他妈愣着干什么,给老子上啊,打死这不开眼的丘八!” 家丁们得了命令一拥而上,钟南把小姑娘拉到陈克朋身边,对其点了点头,就转身和家丁们对上了手。崔大正怕自家兄弟吃亏,大吼一声:“钟南,我来助你”,也加入了战局。见自家的两个兄弟都动了手,陈克朋无奈地摇了摇头,他把小姑娘交给老头儿,正打算去帮忙时,战斗便已经结束了。 对方不过是几个身体垮掉的少年和狗仗人势的家丁,一帮乌合之众哪里是两个当兵的对手,钟南如下山的猛虎,一拳打翻一个,搞得崔大正都只能捡漏。此时钟南左手揪着那黄公子的衣领,右手举着拳头欲挥,黄公子抱着头尖叫到:“兵爷饶命,兵爷饶命……”,哆嗦的身体出卖了少年,此时的黄公子早没了初始的嚣张,被吓得脸色惨白,颤抖的双腿间竟然滴下了黄澄澄的液体。看着眼前不堪一击的纨绔少年,钟南想到了自己过失杀死的侯子俊,又想到了秋香,顿时冷静了下来。钟南知道对方身份不低,真要是打了他,自己很可能就再也回不去了。想着这些,钟南松开了拳头,左手也不再继续揪着人,他对眼前的少年喝到:“还不快滚!”说完就转身和陈、崔二人汇合去了。 原以为会被胖揍一顿的黄公子等了片刻也没见拳头落到身上,睁开眼一看,那天杀的青州兵已走到了一旁,看样子是放过了自己。他咕噜一下坐了起来,发现自己身下一滩水渍,还透着一阵膻骚气,黄公子知道自己这次糗大了,只是清楚己方一伙人不是对方几个兵的对手,只得暂时忍下这口气。众人连滚带爬地逃往门外,只是到了门口还不忘放狠话:“那当兵的,我记住你名字了,钟南是吧,你等着瞧!” 钟南握着拳头作势要追,吓得对方仓惶逃窜。看着那群人的背影,钟南知道这事儿还没完,纨绔子弟之类的最好面子,今天栽在青州了,之后肯定会找他麻烦。不过钟南并不是怕事的人,何况事已至此,后悔也没用,他走到那对爷孙面前,交代他们要尽快离开青州,以免被黄公子等人报复,然后就和陈克朋、崔大正一起大步离开了饭馆。 再说回饭馆里面,小姑娘眼看钟南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心里很是失落,她犹豫了好久才追出门去。到得门外,小姑娘发现钟南等人并没有走远,她快步追上去,边跑边喊:“恩公留步……” 前面的钟南闻声停下了脚步,小姑娘趁势追了上来。看着面前的男人,小姑娘的心砰砰直跳,她鼓足勇气问道:“小女子杜小曼谢过恩公,还不知恩公大名?” 钟南看对方还要跪拜,连忙上前阻止,“不过些许小事,姑娘不用行如此大礼。” 杜小曼发现钟南正轻握着她的手,脸一下子就红了,不过却并没有把手收回,只是再次问道:“敢问恩公大名?” 钟南见对方如此执着,只好把姓名如实相告,小姑娘又细问了是哪个钟哪个南,他也一一告知。杜小曼将名字轻声重复了数遍,然后目送着钟南三人离开,待得他们走了十多米远,她才大声叫到:“恩公,你不要忘了,我叫杜小曼,一定要记住我叫杜小曼!” 钟南没有停下脚步,只是回头看着小姑娘,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杜小曼望着那高大的身影慢慢消失,却久久不愿离开,她觉得自己的心也随着钟南一起走了,留下的只是一具空壳,直等到老头儿过来催她,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钟南三人回到军营后分析了一番,觉得牙呲必报的黄公子肯定会找机会收拾他们,至于时间、地点、内容等则毫无头绪。钟南很不喜欢这种如芒在背的感觉,像是头上悬着一颗*,却不知道什么时候爆炸,神经一直要保持紧绷,说不定*没炸前自己就抑郁症了。既然如此,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这也更符合自己的行事准则。 可是该如何出击呢,他反复思考后,决定把这件事主动报告给上司,自己好歹是青州士兵,在青州境内见义勇为,上司多少会保一保他吧?只是报告给哪一级长官呢——步兵营游击将军赵明义还是青州参将施长廷,钟南拿不准主意,最后还是陈克朋建议报告给施长廷更好,一是因为施长廷在青州的府邸离军营不远,二是因为据说副总兵仇大人和参将大人关系不太好,三是因为参将官阶更高,官职越大权利也就越大,要是总兵大人府邸在青州,钟南还打算直接找总兵大人呢。 见天色已晚,钟南打定主意明天一早就去参将大人府上,把事情如实汇报。崔大正说打架的事儿他有参与,要一起去;陈克朋也说他知道参将大人府邸在哪里,没他不行。两人的表态和行动让钟南很感动,他知道两人是要“有难同当”,既然情同兄弟,他也不是矫情的人,就接受了这份好意。 第十二章 施长廷 第十三章 抗倭援朝(一) 第十四章 抗倭援朝(二) 第十五章 攻克芦门 第十六章 立下奇功 第十七章 牡丹峰奇遇 第十八章 又立新功 第十九章 找寻之旅 第二十章 再见秋香 第二十一章 面见皇帝 第二十二章 另类臣子 第二十三章 白莲教 第二十四章 剿匪 第二十五章 廖青儿 战斗虽然结束了,可是善后工作还没完,钟南下令部分人马再次上山,彻底清理白莲教的据点,其余人马则就地进食整休。安排完毕后,钟南又去了临时的监牢查看,重伤的五人如今被关在里面,据说五人当中还有个头目级别的人物,不知道是哪一个,这也需要尽快审问。 忙完手头的事情,钟南回到了自己的营帐,打算稍作休息。刚脱下甲胄,就听到外面一阵喧哗,没多久有亲兵来报:两个白莲教匪徒企图营救重伤同伙,被官兵一举抓获。 说实话,钟南还是很佩服这些江湖人士的,别的不说,至少讲义气,没有独自撇下同伴逃跑。不过佩服归佩服,该打击的还是要打击,毕竟双方阵营不同,他也只能一声叹息了。 钟南让亲兵传令下去,将抓住的两个白莲教人带到自己营帐。他打算见见这两人,一是看能不能得到点什么关于白莲教的情报,二是想通过两人给白莲教的高层传话——不要再来东昌作乱了。 没多久,士兵们便将两人捆绑结实,押解到钟南的营帐。被抓的白莲教徒是一男一女,钟南正待问话,却听两人中的那女子怒喝一声,“是你这个登徒子!” 年轻女子便是廖青儿,虽然她人被绑着,可是语气却仍是愤怒无比。钟南听见对方的话,仔细打量了女子几眼,终于想起对方是谁。他静静地思考了一会儿,才开口问到:“在苏州那次,你们为什么要绑架马家的小少爷?” “马家为富不仁,我们那是劫富济贫!”廖青儿振振有辞。 “你们怎么知道马家为富不仁?”钟南不解。 “现在的富人哪有什么好人,他们的银子还不是昧着良心赚来的!”廖青儿一副理所应当的语气,让钟南感到十分诧异,现在的绑匪都是这么没脑子? “那你们有没有去打听过马家人的口碑?就凭你们的臆断就能确定他们不是好人?” “我们到苏州府也没多长时间,哪里有精力去打听,”廖青儿的声音明显比刚才小了些,不过她并不觉得自己的判断有问题,“要是他们不赚黑心钱,哪里能有偌大的家业?” 钟南拍了拍自己的脑门,无语地说到:“我是应该说姑娘你单纯呢还是说你蠢呢,谁告诉你有钱人家就一定是坏人,正经做生意的一样也能富甲一方。” “那你说,我们要是不绑马家小少爷,应该去绑谁?”廖青眨巴着大眼睛问到。 钟南觉得自己想暴走,深呼吸了好几口气才平复下情绪,他打算不再纠结之前的事情了,“你们是白莲教徒?” “正是,我可是白莲教的特使,你要是不放了我俩,待我白莲圣军杀到,可就别怪我不客气了!”和廖青儿一起被押解进来的年轻男子是康定复,他生怕钟南不知道自己的特使身份,语气嚣张无比地说道。 钟南斜着眼看了看康定复,在战争中历练出来的杀气让对方不由自主地后退了两步,他站到对方面前,用右手食指戳着康定复的胸口,语气极为不屑,“你要怎样不客气,今天的战斗过程你看到没有,老子不废吹灰之力,就能将你们打得落花流水!” 康定复被钟南吓得再次连连后退,连话都说不出一句来,廖青儿眼见同伙如此丢人,顿时觉得自己也很没面子,她开口冲钟南说道:“你们还不是仗着人多势众,再加上拥有火器,要是真刀真枪地打,我们白莲教未必会怕你们这群朝廷鹰犬!” “知道这两个月,我为什么不打上山去吗?”钟南回过头,对廖青说道,“我想着大家都是中华儿女,自相残杀没什么意思。本指望着你们能够看清形自行散去,哪知道你们如此冥顽不宁,非要逼得我出手。结果怎么样,任你武艺多么高强,在火铳和朝廷大军面前还不是一无是处。” “今天,我暂且放你们俩回去,希望你们能将我所说的转告给你们首领,不要再执迷不悟了,造反是没有前途的!” 说完这些,钟南挥手示意手下解开两人身上的绳索,随后又让人去将五个重伤号带过来。看着钟南的安排,廖青儿惊喜中带着不解,“你真的放我们走?” “都说了我不愿意汉人自相残杀,难道你想我把你们送到京师去?” “哼,算你还有点良心!”廖青儿看见五个重伤的同伙被带到了身边,示意康定复引着他们先行撤退。康定复倒是没反对,估计是怕钟南出尔反尔,带着五个重伤号相互搀扶着离开了大营。 廖青儿眼看己方六人走出了安全距离外,仍是没有异常发生,方才确定钟南确实并无其他安排。望着同伙远去的背影,她也缓步离开了营帐,只是走到门口又回头问道:“你叫什么名字?看样子也不是太坏的官,这次算我欠你一个人情好了!” 钟南并没有理会,廖青儿见状气得直跺脚,心想本美女是看得起你才问你名字,换作他人我才懒得问呢,她嘴里嘟嚷了几句,然后才不甘心地转身离开。 看见年轻女子走远,钟南叹了一口气,虽然这次将东昌府的白莲教窝点连根拔起,可是他清楚白莲教多半不会罢休,说不定哪天就会卷土重来,这短暂的平静不知道还能维持多久? 东昌府的这次行动,狠狠浇灭了山东境内的白莲教嚣张气焰,从伍巡抚到古总兵,上上下下都松了一大口气,心想这下好歹可以上书给皇帝报个喜了。 与官府的景象截然不同的是另一边的廖传志,他如今可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当晚的行动中,他手下折了三十多人,剩下的一百多人里也有大半部分受了伤,虽说不是致命的重伤,可是这样一来,东昌府的白莲教人马战斗力已大打折扣。 损兵减员已让廖传志愁眉不展,可更让他忧心不已的是女儿失踪了。当晚官兵火力太过凶猛,他只能带着手下四处溃逃,好不容易逃了出去,可清点人手时,才发现女儿和康定复不见了。廖传志向手下多番询问后,才得知女儿去营救被抓的同伙了,康定复也一同前往。廖传志造反多年,和官兵打交道也不是三两次了,只是头一次见到如此勇武的朝廷军队,他真担心自己的女儿救人不成反被抓。 逃跑的白莲教徒在兖州和东昌边境的一个据点重新集结,廖传志派了好几波打探女儿消息的人手,直到第二天下午才打听到女儿并未被抓住,他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可以落下地来。晚饭时分,廖青儿和康定复回到了据点,同行的还有被抓住的五个兄弟。 得知女儿回来,廖传志第一时间赶到,一番询问过后,才知道七人是被官兵放回来的。尽管心里疑惑不解,还是耐着性子听完了廖青儿的讲述,当最后听到女儿转述的话之后,他陷入了沉思:是啊,白莲教已经不是当初的白莲教了,如今大首领造反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让大家吃饱饭,更多的则是想入主天下做皇帝。反观朝廷这二十多年里,在前首辅大人的励精图治之下,已有中兴气象,加上官兵的火器配备也逐渐普及,大首领的皇帝梦,估计是很难实现了。想到这里,廖传志叹了口气,自己上了白莲教这条船,想脱身是不可能的了,只是不可拖累女儿,得找个机会让她离开自己,离开白莲教,以免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廖传志是白莲教在山东分部的负责人,这次东昌府的行动让山东的白莲教势力受了很大的影响,于是他将兖州和青州两府的教众也一并归拢,同时暂时停止了活动,一切待到风平浪静之时再做打算。 与此同时,大明王朝的权利中心也正发生着一场浩大的运动:二月初,有言官弹劾已故首辅,万历皇帝顺势而为,对张居正进行了清算,先是抄家、剥夺封号,之后又流放了张家后人,估计前首辅大人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死后会有如此凄惨的境遇吧。 不光是张居正的亲属,一些张居正生前提拔的重要官员,也多有被罢黜或者降职,不过时任首辅申时行仍然得到了皇帝的信任,朱翊钧并没有因为他是张居正提拔而牵连于他,另外也有部分实干的技术流官员未受波及。 还有就是,皇帝并没有一时脑袋发热,废除刚上正轨的改革,无论是“一条鞭”法,还是全国各地的土地丈量,仍然继续实施和推进。 得知相关消息后,钟南心里五味陈杂:已过而立之年的朱翊钧为了树立自己的皇权威信,这样做也无可厚非,只是不知地下的前首辅大人会做何感想。还好,皇帝并没有彻底地将张系官员全部清除,对于卓有成效的改革也没有全盘否定,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话,多少起了点作用。 第二十六章 筹措军费 第二十七章 走私 第二十八章 蓟州总兵 第二十九章 异动 第三十章 大佬齐聚 第三十一章 战与和(一) 第三十二章 战与和(二) 第三十三章 转正 第三十四章 蓟州兵工厂 第三十五章 赵士祯 第三十六章 李时珍 第三十七章 大军压境 第三十八章 首战告捷 第三十九章 内乱 第四十章 戛然而止 第四十一章 进京上任 第四十二章 悦来酒家 第四十三章 转折 第四十四章 被御史告了 第四十五章 杖责 第四十六章 遗留问题 第四十七章 神奇的事 第四十八章 收获 第四十九章 拉人入伙 第五十章 房东和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