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藏 第一章 敬告青年!(求收藏) 第二章 南强北弱!(求收藏) 第三章 我若及第,必是状元! 第四章 既是天策,也是唯一! 第五章 风华正茂! 第六章 与南方士人的赌约! 第七章 烂透的士大夫阶层! 第八章 反文! 第九章 以爱民之举,行虐民之事! 第十章 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 第十一章 朱标的气度! 第十二章 活人却不能养人! 第十三章 郭翀的急智! 第十四章 当街摔死! 第十五章 文治武功,不容置喙! 第十六章 我是太子!是皇帝之子! 第十七章 锦衣卫办事! 第十八章 见帝不跪! 第十九章 村夫夏之白参见洪武皇帝! 第二十章 你不该爱民的! “够了!”朱元璋怒而拍案,目光疯狂的要吃人。 他死死的盯着夏之白,胸脯上上下下起伏着,指着夏之白的鼻子道:“你有什么资格来指责咱?” “咱什么时候把百姓当奴隶了?咱又什么时候把百官当成长工了。” “简直是一派胡言。” “你去天下问问,那个人不对咱朱元璋拍手称道,那个不夸咱是爱民如子,咱为百姓做的这么多实事,根本就不是你这种书呆子能想象的。” “你们这些儒生、士人,怨咱、恨咱,咱根本就不在意。” “你说的这些话,咱也根本不放心上。” “咱也没想让你理解,更没想指望着伱会为咱说话。” “咱只知道世道在人心,咱只要知道百姓还一直念着咱的好,这就足够了,咱为天下百姓做了那么多事,根本不必告诉你。” “不过你既觉得自己有道理。” “那咱就告诉你。” “咱大明立国以来,咱为天下百姓做了多少事。” “咱在洪武五年颁布诏令,解放奴婢,庶民之家,存养奴婢者,杖一百,即放从良,重犯者,阉罪抵之,没官为奴。” “咱大明立国以来,咱就下令,各处荒田、农民垦种后归自己所有,并免赋役三年,距今已累计增辟耕地一百八十万五千余顷,占如今的天下官民田近乎一半。” “这养活了多少百姓啊。” “咱在天下兴修水利,修复灵渠,灌田万顷,疏浚洪渠,灌溉泾阳、三原等田地两百余里。” “诸如此类不计其数。” “不过咱从不吹嘘这些,因为这些都是咱这个皇帝,该做的,但历朝历代的皇帝里,有咱这么对贪官污吏憎恶的吗?” “咱为什么这么痛恨贪官污吏,因为咱小的时候,是吃尽了这些贪官污吏的苦头,所以咱一次次的告诉底下的官员,莫要贪污,咱只要抓到,一定会剥皮实草。” “咱立国才十八年,为天下减免了多少次赋税,咱甚至亲自为天下定下了租赋的总额,朝廷现在每亩田地征收的佃租只有三四斗。” “咱还设立了卫所,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以自己养兵,诸如此类的,数不胜数。” “咱不爱民。” “咱才是古今帝王中最爱民的!” 朱元璋一脸冷笑。 他若真不把天下百姓当成自己的子民,又岂会去做这么多?完全可以横征暴敛,大肆索取。 但他没有。 而且还百倍千倍的为百姓好。 他其实根本不想解释,也不屑解释,夏之白一介书生士人,自然会视他为暴君,因为他根本就不考虑这些人,更不关心这些人会怎么想怎么看。 在他眼里。 士人儒生比狗还贱! 只不过夏之白一句又一句的激他,让他彻底恼了,这才决定反驳一二,来告诉夏之白,他的浅薄见解,什么都不懂。 荒唐的可笑。 夏之白冷冷的摇头。 他双眼盯着朱元璋,没有做出任何的避退。 “洪武皇帝,你可曾听过这么一句话。” “什么话?”朱元璋道。 “一個人越是强调什么,内心就越在乎什么,就越缺少什么。”夏之白淡淡开口,嘴角带着浅笑。 朱元璋脸色微变。 夏之白叹息一声,将目光看向了这座雄伟巍峨的大殿,淡淡道:“自秦以来,天下朝代更替不断,也涌现出了很多明君、昏君。” “但历朝历代的帝王,有哪一人会像陛下一样,时常把爱民挂在嘴边,甚至还要去问一下臣子,自己是不是爱民,百姓有没有夸自己?” “陛下不觉得过了吗?” 朱元璋目光阴冷,刚刚平复下来的心绪,已再度变得烦躁。 夏之白把目光收了回来,沿着殿陛往上看去,看到了那一座龙椅,的确栩栩如生,只一眼就让人不禁生出臣服之心跟畏惧。 他继续道:“一个人越是炫耀什么,并非是真的做到了什么,而是缺乏什么。” “陛下这么做,只有一个目的。” “安慰自己,自我欺骗,并去寻求百官的认同,让你自己相信,让百官也相信,你真的爱民。” “借此来告诉自己。” “你没错!” “这也是为何我会说,陛下是假以爱民之举,行虐民之行的原因,陛下有时候太喜欢自欺欺人了。” “自古以来,帝王爱不爱民,其实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天下发展,若是能在天下发展中,兼顾到百姓,那便足以称得上是明君。” “陛下本末倒置了。” “还自以为是,沾沾自喜。” “不过在陛下眼里,自己强调爱民,的确没有任何问题,因为过去朝代的帝王,都是家天下。” “陛下不同。” “陛下想要的是当大地主。” “而这也是你立国以来,孜孜以求,想将大明打造成的天下。” “所以你才可以这么随意的辱骂打死官员,可以这么毫无廉耻的说着自己爱民,因为在你眼里,官员就是地主家的长工,要不是自己实在管不过来,这些人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你也刻意在提防着他们。” “担心这些朝廷‘长工’,会偷你朱家的权势,会霸占你朱家的家产,所以你启用了锦衣卫这般特务组织,严密提防这些人,唯恐自己的家产被这些人偷走。” “你在朝堂做的这些事,你自己不感觉跟你为佃农的父母,在地主家为佃户时被盯防的一样吗?” “当年那些地主是如何欺压你家的,如今你翻身了,当家做主了,便以更为残酷的手段欺压回去,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只不过地主只有百余亩田地,而你坐拥的是整个天下。” “你好就好在是布衣出身,但坏也恰恰坏在了这个出身后,因为底层人才最会斗底层人。” “你是从底层一路摸爬滚打上来的,见过底层的一切黑暗,也知道底层这些人生存的极限在哪。” “所以你实则比历朝历代的帝王都更清楚百姓的要害,也知道如何更极致的剥削底层人。” “你事无细巨的算计,将整个天下都算计在其中,甚至可谓是镏铢必较,为的就是将天下压榨到极致。” “你心中的理想国,是一种没有活力、高强度控制的静态社会。” “百姓们互相监视互相举报,没有官府开具的路引,就不能离开户籍所在之里。” “而路引费又设置的很贵,实际上就是不鼓励百姓去申请路引,要百姓们能不流动就不流动。” “保障社会不存在‘游民’。” “所有人都要在朝廷认可的行业里谋生,不能随意变更身份,也不允许出现有组织能力的富人或者团体出现。” “你要的是百姓在你设定的制度下,生生死死都按你的想法,不能有任何的变数。” “将天下万民彻底定死在你朱家的田地上,永生永世的为你朱家奴隶长工,以供养你整个朱家。” “你做错了吗?” “没有。” “这个天下是你打下来的,你有绝对的权力去处理,但你也错了,错就错在一直把爱民挂在嘴边。” “你分明没有爱民之心,却一而再的给底层百姓希望,再一次次的磨灭,你对百姓太残忍了。” “朱元璋,你不该爱民的。” “至少你不该骗那些一直相信你,信任你,甚至一直对你感恩戴德的百姓。” “他们做错了什么?” “要被你这么羞辱跟折磨?!” 第二十一章 贪天之功,以为己力! 第二十二章 你漏算了你会死! 第二十三章 百姓当是你的衣食父母! 第二十四章 朱元璋,背叛了农民阶级! 第二十五章 百姓帮谁,谁赢! 走出武英殿。 夏之白便见到一人,面相温润,又不失刚毅,眉头紧皱,仿佛在忧虑着什么。 朱标拱了拱手,以礼道:“朱标见过先生。” 他很早就来了。 听到朱元璋把夏之白抓来时,他就赶过来了,只是没敢进去,一直待在殿门口。 夏之白跟朱元璋的争执,全程无一人收敛声音,他虽站在殿外,也几乎旁听完了全程。 在听到一些要紧处,还特意屏退了四周的宦官跟侍从,以免那些话让宫中一些人生出异心。 这也是为何,在那一声来人后,毛骧等锦衣卫没有立即冲进去,都被他提前拦住了。 夏之白淡淡的打量了朱标一眼,眼神很平淡,并无倨傲跟怒怨,虽才跟朱元璋争论一场,也并未失礼数。 他朝朱标微微拱手,带着几分从容跟轻松,“夏之白见过殿下,殿下是想亲自送我一程?” 朱标摇头。 夏之白这视死如归的模样,也让朱标略感无奈,他能够感受的出来,夏之白更多的是失望。 失望自己的父皇。 不过他知道,自己的父皇并没那么不堪,心中也的确有百姓,只是很多时候策略不当。 朱标道:“朱标并没有笑话先生的想法,恰恰相反,朱标认为先生的一些见解看法颇有独到之处。” “也发人深省。” “我父皇脾气是暴躁了点,很容易动怒,但我父皇对百姓的关心跟爱护,的确是实打实的。” “限于我父皇的出身,很多时候考虑的并不周全,也多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急切,所以在很多事情上,做的多有不足,先生对我父皇有怨念,朱标完全理解。” “还请夏先生见谅。” 夏之白蹙眉,没有正面回应,反而问起了朱标一个问题:“你知道在历朝历代的帝王心中,当皇帝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吗?” 朱标一愣。 不知为何会有这一问。 他狐疑的看着夏之白,在脑海想了想,只是看到一旁的武英殿,欲言又止,终究还是不敢说出口。 “还请先生执言。”朱标道。 朱标的目光变化,夏之白都看在眼里,朱标或许对当皇帝有自己的见解,只是身在此位,就算独得朱元璋器重偏爱,也不敢去触这个霉头。 “权势!” “当皇帝的好处,是坐拥天下所有的财富跟权利,是天下所有的臣民都必须对他俯首听耳。” “无论对错。” “皇帝说对了,天下所有的臣民都会俯首听耳,皇帝说错了,天下所有的臣民都会俯首帖耳。” “天下的生灵,生杀予夺都在他一人之手,财富任取,美人任选,整个天下都来供养皇帝一人。” “如此权势,谁人不爱?!” 夏之白嘴角掠起一抹嘲弄,看向朱标,冷声道:“你太小看你父皇了,能从一個放牛娃,做到皇帝的位置,很多事,他比谁都看得清楚。” “也很清楚其中利害。” “很多事能可以去做,也能做,更能做好,这些你父皇全都知道,但你要明白,明白道理是一件事,愿不愿意按道理去做,又是另一件事。” “你父皇自立国之后,公布的无论是《大诰》,还是大明律,里里外外都充斥着傲慢跟高高在上。” “朱标,在伱父皇脱离底层,掌控了权势那一天起,你心中那位爱民如子的父皇就已经变了。” “他从那一刻起,就已经被权势蒙蔽了心识,也早就不再认为自己是底层人了。” “他认为自己不同寻常,认为自己出身寒微,完全是个意外,他本就该高高在上,本就该高人一等。” “如今大明这些带着明显剥削压榨的政策,只是你父亲心中真实想法的外在表现。” “在你父皇的心中,底层百姓就是彻头彻尾的低贱,而那些不听话的百姓,在他眼里,更是一群刁民、贱民、蠢货。” “你父皇根本不在意底层死活,也根本不在意那些政策的危害,在他眼里,这个天下的一切,都是他的,他根本不需要为其他人着想。” “他现在唯一要做的,想做的,能做的,就是守住守好,他打下来的大好家业。” “他以为把天下臣民驯服成一个个听话的奴隶,天下便能如他所想一般,千秋万世,固若金汤,即便日后衰弱,也依旧能保证朱家荣华。” “只是他错了。” “他是靠赶走暴元而一统天下,就理应知道,在中原之外,还有很多的地方,那些地方未必就比明弱,蒙古能打过去,那边也能打过来。” “把头缩进壳里,只会把屁股露出来,到时,只会被别人踢的更狠,摔的更难看。” “另外。” “你父皇乃至过去的所有帝王,都理解错了一件事。” “当皇帝,并不能拥有天下所有的财富资源跟土地,这完全是这些帝王的一厢情愿、自以为是。” “真正拥有这些的是百姓。” “是天下的百姓,把这些东西交到帝王手里,他们对帝王寄予厚望,希望这些帝王,能如历史上的三皇五帝样,带着他们走向更好的生活。” “只是他们都被错付了。” “手握着天下的权利,掌控着天下土地财富的帝王,并不觉得这是百姓交到自己手里的,而是认为这是自己理所应当享有的。” “可以随意挥霍。” “而历史一次又一次的证明了,这些帝王的异想天开,真正创造历史的从来都不是君主,而是百姓。” “真正想做过江山永固,唯一能够信任,能够依赖的,只有百姓,也唯有百姓。” “当一个王朝,得到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的百姓,那这个王朝就不可能败亡,也不可能被打败。” “大明原本有这个千秋万世的基础,只不过你父皇太贪婪了,私心也太重了,宁愿舍弃,也要维护百来年你朱家的繁荣昌盛。” “你父皇读了这么多书,却一直忽略了一句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个天下从来不是所谓的,谁赢,他们帮谁。” “而是百姓帮谁,谁赢。” “下一次。” “百姓不一定就会帮大明了。” “一灯燃千百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 “这才是大明的路。” 第二十六章 一日一月,方为明! 第二十七章 该问的是百姓! 第二十八章 他想当的是咱这个皇帝! 武英殿。 朱元璋已重新坐到了高位,一脸平静,仿佛刚才什么都没有发生,依旧如往常批阅着奏疏。 只是桌上那份满是皱褶的试卷,似是在提醒着,朱元璋的内心,并没有外表看起来那么镇定。 听到有人进殿,朱元璋眼中闪过一抹戾色,正欲发火,抬头见到是朱标,这才压着火气,冷着脸道:“老大,你来干什么?” 朱标在殿外,他其实察觉到了,也大概清楚,朱标听完了全程,如今朱标进殿,目的不言而喻。 这让他心中升起一抹愠怒。 只是在特意压着。 朱标脸色有些不自然,身子有点僵,不敢直视朱元璋的眼睛,颤巍巍道:“回父皇,儿臣方才在殿外。” “父皇跟夏之白的对话,儿臣旁听了个七七八八,儿臣……儿臣想替夏之白求情。” “儿臣认为,夏之白固然冒犯顶撞了父皇,但是出于公心,也是一心为了父皇、为了大明着想。” “此等气禀刚明、忧国忘我、忠贞义烈之人,若是我大明都不珍惜,而去随意杀害。” “实在让人寒心。” “儿臣担心会寒了天下臣民的拳拳爱国热忱之心,也害怕今后大明的臣民再无这般的骨气跟血性,更惊恐大明今后的人心士心散了。” “儿臣请父皇饶他一命。” 朱标手掌平摊在地,态度恭敬到了极致。 见到朱标为夏之白这么低声下四的求自己,朱元璋彻底有些压不住心中火气,脸色变得有些狰狞。 他也想不明白。 为什么朱标要给夏之白求情。 这样一个一心找死的人,有什么情好求的,也配让他朱标去求情? 朱元璋眼中怒意滔天,破口大骂道:“老大,咱费尽心思培养你,让你读那么多书,不是让你来给咱下跪的?更不是让你来气咱的。” “咱没让你跪,伱就不准跪!” “你给咱站起来!” 朱标身子一颤,脸色微微有些发白,头垂的更低了,却依旧咬着牙,跪在地上,纹丝不动。 朱元璋怒极反笑:“好呀,真是咱的好儿子,咱现在说话,已经越来越不顶用了,既然你想跪,那咱就让你跪个够,跪到你不想跪为止!” “咱还拗不过你不成?” 朱元璋冷哼一声,也怕朱标犟脾气真的上来,又道:“咱也告诉你,这夏之白没你想的那么好,他的心大着呢,你知道他在贡院怎么说的吗?” “他可不只想当状元。” “他要当的是天策状元,天策这两個字,是他能要的?上一个得天策的是李世民。” “刚参加科举都想当天策状元,以后真走上仕途,他还想要什么?” “他是想谋反!” “他想当的是咱这个皇帝。” “他在殿里给咱说的这番话,里里外外就一个意思,就是咱不配当这个皇帝,但他配。” “他要抢的是咱家的皇位。” “你现在还想替他说话?还想为他求情?你怎就那么死心眼,他今后要的可是你的命!” “咱这一切可都是为你好!” 朱标道:“儿臣感恩父皇的好意,只是儿臣并不认为夏之白有父皇说的这般阴谋算计。” “你的意思是咱错怪他了?”朱元璋冷眼看着朱标。 “是。” “放肆!”朱元璋勃然大怒,心中怒火再也遮掩不住。 “咱会错?” “咱就不可能错!” “他代表不了天下的读书人!” “那夏之白除了会说点漂亮话,还能做什么?真有什么实绩?真做了什么了不得的事?” “咱没听说过!” “但咱却是知道,咱为了这个天下,是实实在在做了事的。” “咱最看不起的就是这些只会说空话,从不干实事,就喜欢妄议国政的士人。” “他们读过的书,咱也读过,他们没读过的书,咱也读过,咱知道的不比他少,而且咱比他知道的要多,还是多得多的多!” “咱每天四更起身,批阅奏疏要批阅到子时,每天只睡两三个时辰,还常常半道惊醒。” “唯恐没处理好。” “咱每天批阅的奏疏多达四五百件,咱每天写的文字,最多的时候多达上万字。” “咱才是为这个天下,真真切切做实事的。” “天下有比咱更勤政爱民的吗?” 朱标道:“儿臣从未动摇怀疑过父皇的勤政爱民之心,只是儿臣认为,留着夏之白,对大明利大于弊,他可以成为大明的魏征。” 朱元璋眼眶赤红,面色愤怒到极点,他猛地站起身:“够了!你放肆!混账东西!” “你真以为咱不敢动你?!” “你要知道老二老三,在封地修建的王宫,跟咱的皇宫,都差不多大了,你这些弟弟们,哪个没有对皇位生出过觊觎之心。” “是咱让他们不敢生出异心。” “你能够这么安稳站在咱面前,都是咱护着,咱要是放出风声,你还能站在咱面前,替别人求情?” “你想跪就继续跪。” “咱就明确的告诉你,这夏之白必死,咱必杀他!” 朱元璋从来没有说过这么严重的话,也从没有发过这样的雷霆怒火,朱标也是被吓住了。 他跪在地上,眼泪在眼眶打转,他知道,自己今天为夏之白求情,彻底惹怒了父皇。 也彻底激起了父皇的杀意。 如今的朱元璋,对于夏之白的杀意达到了极致,认为夏之白的存在,已影响到了他们父子间的关系。 朱标哽咽着,对于已陷入杀意笼罩的父皇,他根本就劝阻不了,说什么都是徒劳的。 只是他真的不想见到这样的结局。 他抬起头,只是望见一脸冷峻、满眼冰霜的父皇,心头微微一颤,一股难言的恐惧,再度袭上心头。 他垂下头,满眼的挫败跟无助,道:“儿臣知错。” “只是……” “只是只是,没有什么只是。”朱元璋直接打断了朱标的开口,强势且霸道的道:“咱不想听你那些所谓的理由借口,咱现在只想你老老实实听咱的话。” “咱不会害你。” “咱这天下早晚都会交到你手里,咱不想生出什么意外,一丝一毫都不能有。” “这个天下,最奸诈的就是这些文人,他们心眼多,道德高,满口都是礼义廉耻,跟这些人玩心眼,你斗不过的。” “咱得先把路给你铺好了,恶人咱来做,该杀的咱来杀,该处理的该清理,咱来下手,咱会给你留一个安稳的天下,不留一丝隐患。” “咱只想你做个太平帝王!” 朱标满眼痛苦,摇头道:“父皇,这根本不是儿臣想要的,儿臣不想父皇手上沾那么多血。” “儿臣只想一家和和满满。” 朱元璋背着手,根本听不进去,他不需要朱标认可,他只需要朱标少来忤逆自己,按自己的心思去做。 这就足够了! 他现在的良苦用心,等日后朱标即位,自然就明白了。 见状,朱标眼中的痛苦之色更浓,脸色都痛苦的有些扭曲了,他垂着头,声音哽咽着道:“父皇,儿臣刚才看见母后了。” 第二十九章 出尔反尔! 第三十章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第三十一章 家有诤子,不败其家! 第三十二章 首善之地! 第三十三章 暴力出清! 第三十四章 奉旨泄密! 第三十五章 大明不能只有南人! 第三十六章 既不长眼,那就别睁了! 第三十七章 我笑你们不懂政治! 第三十八章 大明缺的就是政治性! 第三十九章 张榜一甲! 第四十章 夏之白,你毁了我啊! 单章解释一下 第四十一章 咱大明不是宋! 第四十二章 士人是动乱之源! 第四十三章 我回来了! 第四十四章 为天下为万民而斗争而革命! 第四十五章 西方正在磨刀霍霍! 第四十六章 这是天下农夫给陛下的回答! 第四十七章 施耐庵死于洪武三年! 第四十八章 我要给陛下看的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