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大魏春 > 第三六一章 申饬

第三六一章 申饬

作者:眀志 返回目录
        

式乾殿。


        

殿门紧闭,窗棂遮的严严实实。殿中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


        

忽听“吧嗒”一声,似是有人打开了盒子之类的物事。随即“筱”的一下,凭空冒出了数道绿光,照的大殿有如幽冥。


        

等适应了光线,便能看清,大小不一的五六颗珠子摆成一排,俱散发着莹莹绿光。


        

确实很神奇,但要说有多美观……这就有些扯淡了!


        

元恪没见哪里好看,反倒觉的被萤光映的绿幽幽刘腾等人就跟鬼一样,分外瘆的慌。没过几息,他就喝令着刘腾开了殿门,摘了窗棂上的丝帐。


        

李承志倒是假模候样的说过,要将李氏仅剩的两颗中的一颗献于皇帝,却被元恪拒了。


        

他又不是元雍,就根本不好此物……说宽泛些,元恪几乎就没什么特别的爱好。


        

因为天生有肝病,自是无甚口腹之欲。因自小体弱,故而也不怎么好女色。倒是好武,但至多也就过过眼瘾。


        

殿中猛一透亮,便能看到全貌:御案上摆着几只玉盒,盒中垫衬着丝帛,各摆着或大或小的宝珠。


        

最大的一颗足有小孩脑袋大,最小的就如鸡子,无一例外,都是绿珠。


        

而这些,皆是皇室内库之物。


        

刘腾听的心肝直颤:“陛下啊,这可是价值连城的宝珠,就连宫中也就只有这数枚。臣等移取之时,连大气都是不敢出,稍一磕着碰着,吓的腿都会软,哪里敢摔?”


        

皇帝呵呵一乐:“那你告诉朕,李承志为何就不心疼?”


        

刘腾猛的一滞,跟冻住了一样。


        

唯一的愿望,就是期望能多活几年……


        

端详着那几枚宝珠,元恪轻轻一叹:“若非李承志,朕还不知此物摔碎了其实也不见有多稀奇,依旧是一堆残渣……”


        

摔?


        

但与元乂对质之时,便是这般价值连城,一颗能抵千万金的宝物也是越摔就摔,脸上却不见半丝惜色?


        

若说贪权?他立了这许多桩功劳,朕却一直压着他,换成旁人,便是不敢有怨言,也早显露异色了。但李承志却一直都是漫不经心,毫不在意?


        

若说好色,好似也不沾边?双十年华,本该最是龙精虎猛,血气方刚之时。不见洛边水的歌楼伎馆中,最是这等少年留恋忘返,但怎就未听李承志去过?”


        

那就是个疯子……天知道?


        

枉刘腾平日里那般机灵,此时竟有些语塞。


        

皇帝也没指望刘腾说出个道道来:“朕一直觉得看不透李承志:看他敢拼着得罪所有王公世族、高官臣贵,撺掇着朕卖冰,堪称是贪财如命!


        

更不可能但凡与皇帝奏对,话不过三句,就能将陛下顶的哑口无言,肝火大冒。


        

用性烈如火来评价李承志都算是在夸他,简直如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还一点就炸……


        

都不知道泾州士林传他“狡猾如狐”、“奸诈油滑”的评语是如何来的?


        

皇帝悠悠一叹:“但凡是人,必有所好,但朕真就看不出,李承志好什么?若说李承志老谋深算,心思深藏不露,能瞒过朕,朕是不怎么信的……”


        

李承志有个屁的老谋深算?


        

但凡有一两分城府,就不可能刚入京时就打了元悦的两颗牙。也不可能明知胡氏即将得势,还往死里得罪。


        

皇帝愣了愣。


        

若仔细想,还就是这般的道理?


        

来的太轻松,自然就甚不在意……


        

心里骂着,刘腾沉吟道:“以臣看来,李承志还是有所好的,且是诸般皆好:好财、好权、好色、好名……


        

只因确有奇才,故而恃才傲物,以为诸般来的皆是轻松,因此何时都似漫不经心,便是舍了也不觉的可惜……


        

便如这悬黎宝珠,在臣等看来自是珍贵无比。但在陛下看来,至多也就是一块好看一些的石头罢了……”


        

李神俊倒也罢了,只是在任给事中,驳正政令之违失时,时不时顶的皇帝下不来台。最后索性眼不见心为净,被皇帝撵到了夏州吹风。


        

而李景珍,却能让皇帝一听这个名字就牙痒痒。


        

其自幼就有盛名,被世人颂为神童。且极机敏、擅谈,经史百家无所不涉,无所不精。


        

于忠又接道:“陛下可还记得陇西李景珍、李神俊?”


        

元恪顿时就冷笑出了声:“如此无君、无师之狂徒,朕怎会忘?”


        

李景珍是姑臧伯李韶之族弟,李神俊是李韶之从子,二人皆出自陇西李氏,皆就学于太学,皆师从刘芳、崔光门下修习经文。


        

且常言:崔博而不精,刘精而不博;我既精且博,学兼二子……


        

皇帝便以这个错处,斥他不尊师道,撵去秘书省修史了!


        

与之相比,李承志简直乖的不能再乖,恭顺的不能再恭顺,至少知道劝谏时婉言呈辞,而不是如李景珍、李神俊一般抻着脖子和他这个皇帝抬杠。


        

年十四,便被时任太尉的元勰辟为行台参军(高级幕僚)。后迁中书侍郎,转司农少卿,加给事中……


        

有才是真的有才,但狂傲也是真的狂傲。李神俊只是顶的皇帝下不来台,李景真却每次都怼的皇帝想吐血。


        

偏偏口才极佳,且极渊博,理论时引经据典,出口成章,莫说皇帝,连刘芳、崔光,并游肇等大儒名师皆被他辩的哑口无言。


        

于忠又道:“便如李景珍之辈,只因自恃奇才,胸中自有一股傲气。在他们看来,能舒得这口气,才是毕生所求。故而才能宠辱不惊,将万事浪置之度外……臣觉的,李承志好的,应该就是这个……”


        

皇帝眼神微动,似是有些吃惊。


        

没想到,一向木讷,不擅言词,且学识也无多精的于忠竟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一想到这里,元恪的心里顿时就舒坦了不少。也大致猜到于忠想说什么:越是这等人才,越是恃才傲物、目中无人,自以为高人一等,故而很是清高。


        

除恃身极正之外,在常人眼中苦求而不可得的东西,在他们眼中却视如阿堵物。


        

如这二人,显赫时殿中高官、皇帝近臣做得,微贱时北地吹风、故纸堆里寻史的苦差事照样也能做得,且乐在其中……


        

这难道不是儒家所谓的浩然之气?


        

如李景真,时常《民本》之外,皆为谬论。


        

何为民本?


        

一语惊醒梦中人,还真就是如此?


        

皇帝一直不解:李承志既爱财又不贪财,既奸诈又似忠厚,既心厚手辣又似有妇人之仁等等令人自相予盾之举,因于忠这一句,竟都有了依据?


        

胸中自有傲气?


        

说起兵,就能散尽家财,毅然抗贼?


        

说赈民,数万石的粮食说捐就捐,无半丝含糊?


        

还有那冰沙,豆腐之物,明明可以大赚特赚,却非要压价行售,而且非要费那么多周折,搞什么“惠之于民”?


        

君为轻,民为本,社稷次之……


        

说难听些,莫说他们自己的个人得失了,就是他这个皇帝得往最后排。


        

细一思索,李承志还就真有许多相似之处:


        

怪不得以往素不相识,且无渊源可言,但初一入京为官,刘芳、崔光等儒教之翘楚对他那般赏识?


        

虽然骂着,皇帝却很是开心。


        

浩然正气也罢、大正刚直也罢,民重君轻也罢,皆是仁政之道。证明李承志有所好之物,更说明他有辅君治国的大志向,可以放心大胆的用。


        

元恪还真就觉的李承志对百姓,比对他这个皇帝好多了……


        

果然是逆臣!


        

怪不得左一句“臣乃儒家信徒,不信佛道”,“右一句子不语怪力乱神”?


        

李承志哪有时间练兵?


        

刘腾瞄了于忠一眼,看其无动于衷,便垂下眼帘,恭声秉道:“天方亮时,宫门刚开,皇后殿下便传诏,令李承志携郭氏、张氏入宫,称要见识价值连城的悬黎之璧……


        

之后殿下又传谕尚食,晚时会在凉风殿设宴,并令黄门,稍晚些会传高司空入宫……”


        

若真是个无欲无求,却又有治世之能的八斗之才,皇帝就要好好思量思量了……


        

“于卿所言甚是有理!”


        

皇帝心情大好,赞了于忠一句,又问道:“那李承志呢,可曾在城外练兵?”


        

高英向来粗疏,这次竟对高三娘之事这般上心了?


        

再一想到还要宴请高肇,皇帝心中募的一动:这怕不是舅父的意思吧?


        

不是之前还对李承志不甚中意,嫌他家世低,一直犹豫不决,摇摆不定,连见都不愿见李承志一面,怎突的这般主动了?


        

皇后要在宫中设宴,宴请李承志之母?


        

还是请高肇?


        

这一见过,不日就该李氏携礼,上门拜访高肇了。再之后,自然就是纳采……


        

还真是会见缝手针!


        

但怎就不将这份才思用到正道上?


        

元恪隐然冷笑:“传朕口谕,予朕申饬:郭氏、张氏皆为待罪之身,不自囚于府中思过,竟招摇入宫。视皇权法度为何物?


        

便如昨日在殿前安抚郭氏,在殿中为李承志据理力争,好不尽心尽力?


        

但委实太过突兀。


        

还有元雍,许是看出高肇生了急念,故而昨日在殿中才会说出那般不要脸的话。


        

“正与江阳王在左卫大营挑选兵卒。”


        

“倒是挺上心?”


        

皇帝悠悠一叹:“于忠,不是朕不给你涨威风,以朕估计,十之七八,元乂会败!”


        

再有两日,就要在御前斗阵,李承志不思对策,不练兵卒,竟有兴赴宴?真将朕的禁卫皆当成酒囊饭袋了……”


        

刘腾哪还不知这些话,就是说给高英听的。连忙应道:“臣即刻就去!”


        

皇帝点点头,又问着于忠:“元乂呢?”


        

元恪虽不知李氏家臣战力是不是如传言中那般强盛,但皇帝了解李承志。


        

若无必胜之心,李承志哪还有心思入宫、赴宴,且一耗一整天?


        

便是皇后有诏又如何?


        

于忠猛的一抬头:“怎会?”ŴŴŴ.BiQuPai.Com


        

便是李氏部曲能征擅战,也皆是寻常之辈。只要李承志与郭氏不参战,禁卫万万没有输的道理……


        

皇帝笑吟吟道:“再等两日,看就是了!”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这个逆臣对朕这个皇帝都无多少恭顺之意,他要是不愿来,你当李承志想不到扯着朕给他当大旗,继而拒了皇后?


        

看来真是等不及了,恨不得今日就能与高三娘完婚?


        

元恪眼神微动,朗声道:“传谕,召姑臧伯李韶入宫……”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进入阁楼。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笔趣派为你提供最快的大魏春更新,第三六一章 申饬免费阅读。https://www.biqup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