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日月永在 > 第一百二十三章:坐看西南战不休(五)

第一百二十三章:坐看西南战不休(五)

作者:煌煌华夏 返回目录
        

通政司,相当于大明的中央办公厅。


        

自打早前通政司左通政王谦升任礼部尚书后,原左参议胡嗣宗竟然绕过右通政邱显,直升左通政,算是惊掉了政坛一地眼球。


        

后来大家才想明白,胡嗣宗是杨士奇的同乡啊!


        

新官上任三把火,杨士奇入阁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小老弟扶上马,内阁其他几人,也都乐意卖杨士奇这个面子。


        

安南使团抵达的消息传进通政司后,胡嗣宗便拿着国书匆匆奔大内礼部而去。


        

中枢六部,刑部只挂了一块空牌子,主要办公地点在太平门外,其余五部到是联署,这里面,最冷清的就属礼部了。


        

“部堂。”


        

胡嗣宗垂着手,看着眼前这位当初的老领导。打忙成一团乱麻的通政司调到全大明最闲的礼部,王谦的精神头明显比以前好上许多,四十多岁的年龄,正值春秋鼎盛就领了正二品衔,沉淀几年,未尝没有入阁为相的机会。


        

王谦没有抬头,只是虚抬一下手,继续专心致志于眼前的文房,胡嗣宗果断闭上了嘴,上前看了一眼:祇畏神明,敬惟慎独。


        

没油水、没实权,但却是加俸后,眼下所有官员削着脑袋都想进的衙门。


        

礼部一年办的事没有户部一旬署理的公务多,大家俸禄又都一样,何必给自己找事呢?当老朱家的官贪污,那不纯属是给自己找刺激?


        

胡嗣宗进入礼部官衙的时候,王谦正低着脑袋练书法,空荡荡的正堂内,还有几个年轻的学子摇头晃脑的读着《周礼》,整个署衙给人的感觉,就是两个字:惫懒!


        

放下笔,王谦这才抬头,同时抬手示意胡嗣宗就坐。


        

“今日你来的赶巧,御前司刚给各部发了上好的香茗,品一品。”


        

胡嗣宗便笑了起来:“倒是下官有了口福。”


        

甭管礼部有没有实权,到底是大明中央六部之一,王谦作为二品部堂,也算的上是政坛一方巨擘,拉拢他的人自然不可能少,大明的官场文化就是以同乡、同窗为纽带,继而进化成同党。


        

胡嗣宗心里顿时明镜一般,王谦是山东籍,跟现任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瑛还是同科进士。


        

“博渊来了。”


        

“部堂?”


        

胡嗣宗还以为王谦是不是闲的太久,耳朵被耳屎堵住了,又唤了一声。


        

“急什么?”


        

顿了下,胡嗣宗开口说明了来意:“安南的使团来了,现在瓮城候着呢。”


        

王谦却只是轻轻哦了一声,仍然四平八稳的坐在位子上,仿佛来的不是属国使团,而是一群小猫小狗一般。


        

胡嗣宗就怔住了,不是,这算是什么回应?属国来了使团,你礼部不用派人去接待安置吗?


        

也是,三十来岁的岁数,能有几个像杨士奇那般的人精。


        

“安南的使团,来便来呗,现在不年不节的,来做什么?”


        

王谦还是决定好好再教育一下胡嗣宗:“属国再大的事,对咱们大明来说,都是小事。”


        

王谦微微皱眉,接过胥吏奉上的茶碗,惬意的品上一口:“哈,唇齿留香,好,甚好。博渊也尝尝。”


        

这人升了官,就那么喜欢装淡定?显得自己老成持国?


        

看胡嗣宗不饮,王谦就乐了,自己这个老部下,偏生年轻性子急躁,又兼升的太快,典型的脑子跟不上屁股。


        

毕竟,这几年国内的商运发达,走商两广、云南的商人不在少数,来往之间,这些消息就传了开来。


        

“既然兵祸不小,何不早早报与陛下知晓。”


        

愚蠢!


        

胡嗣宗便取出国书,放到王谦大案上:“安南的国书。”


        

王谦看了看这封染血的国书,仍然是不以为然,还笑了出来:“看来此番,安南国内的兵祸不小。”


        

安南打仗的事,这些中枢大员消息灵通,早都知道了。


        

等你将来若是高升六部、柄国辅政,就更要学会从每件事情上分析出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信息情报,只有你懂别人不懂,才能显示出你的智慧,你才能步步高升。”


        

王谦的话说的胡嗣宗一头雾水,但胡嗣宗也不全傻,知道王谦这么做一定是有深意的,所以便踏踏实实坐下来,蹙眉苦想。


        

安南正闹兵乱,这时候派使团入京,为了什么?


        

王谦心里很是失望:“你觉得,陛下想现在接见他们吗?”


        

看到胡嗣宗纳闷,王谦叹了口气。


        

“博渊啊,这做臣子的,脑子要活泛,你现在是通政司左通政,署理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政令往来,天下之事你都要简在心中,你不能乱,你乱了,政就乱了。


        

当年大明的军队进入安南,甭管名义上是什么,起码在安南国眼中,那就是侵略,如果大明赖着不走,对安南人来说就算是亡国,一定会引起安南人的反抗,而现在安南的使团来求援,大明再往安南就算名正言顺了。


        

得让这群安南的使节着急,他们现在有亡国之祸,但就算是亡国,那也分两种。亡于外族和亡在自己人手里面是两码事!


        

“安南如果被暹罗等国家灭了国,灭了就灭了,从此尘归尘土归土。”


        

想都不用想,当然是来求援的。


        

王谦方才问,皇帝想现在接见吗?意思就是见当然要见,但不是现在!


        

当年平乱安南,诛胡季犁后,大明便撤军云南,皇帝的心思没人明白,现在仔细咂摸一下,胡嗣宗觉得自己好像抓到了一些线索。


        

王谦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不错,现在我大明去救援他们,他们能开出什么条件?无非还是以前那一套,称臣、纳贡、感恩。没了。


        

现在帮他们打走暹罗又如何,等着吧,等到他们即将一无所有的时候,他们就会选择提出将安南并入我大明,到时候,他们也可以混上一任土皇帝又或者一世的富贵,所付出的,无非是将来安南百姓作乱,他们主动帮咱们平乱罢了。”


        

胡嗣宗这时候打心眼里佩服王谦,要么说人家能高升呢,揣测圣意这一点,自己还是嫩啊。


        

胡嗣宗顺着自己的思路开口道:“但是如果在灭国之前,这群安南的王公大臣,主动提出把安南并入我大明,起码,还能为自己换一场富贵。”


        

假使把安南这个国家当成一个筹码。


        

被外族灭国,这个筹码就输掉了,但在灭国之前,把这个筹码兑出去,同样都是失去筹码,但也算是做到了利益最大化。


        

“来人呐。”


        

堂外便跑进一胥吏拱手候命。


        

王谦想了想,说道:“着主客清吏司至城隅迎接安南使团一行,好生安顿,其他的事,一概不问。”


        

“听明公一席话,后进所学甚多。”


        

胡嗣宗起身深躬一礼,王谦哈哈一笑,忙走过去搀起胡嗣宗:“博渊不要太客气了。”


        

怎么说胡嗣宗也是杨士奇的同乡,就杨士奇的能耐,王谦毫不怀疑他将来有一天成为内阁首辅,到时候,胡嗣宗怎么也是一路青云。


        

“是。”


        

胥吏下去传话,王谦这才一整官袍。


        

“博渊且去忙吧,老夫要入宫面圣了。”


        

这是要跑皇帝面前表现一下,让皇帝看看他王谦多了解圣意。


        

胡嗣宗心里暗挑大拇指,忙开口告辞:“部堂先忙,下官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