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车骑山 > 第三十九章 事与愿违

第三十九章 事与愿违

作者:车骑山追梦客 返回目录
        

一峰自从两位结拜哥哥来过后,心情十分舒畅,干活劲头更足。


        

他记着老总说过的话,说三个月下车间实际操作熟练后,就会让他去供销科跑供销。


        

现在已经超过三个月了。


        

前几日向四哥一谷提起过,一谷说年底快到,一个月不到就过年,去供销科肯定要春节上班后了。


        

一峰心想也有道理,一个月日子,天天加班加点的,很快会过去。


        

就安心地继续在车间串媒气灶。


        

一峰年纪轻手脚快,加上会动脑子,计件的活远远比一般的同事多,计件工资几乎是最差的一倍。


        

多劳多得是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行得通。等到计件工资,远远超过老总心中的价位时,计件单价又要往下降。


        

老总鼓励大家想尽办法提高产量,却永远不可能把工价定死。


        

这样一来,一峰的多劳,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害了大伙。


        

为此,老总两个月内已下调了两次工价。


        

一峰知道,老总成天拿他做榜样,要员工们向他看齐,鼓励大家伙多劳多得。


        

但一峰很快就清楚,老总心里有杆枰。


        

反正要不了多久就要去供销科的,留下这么低的工价,算是拍领导马屁,送个进身礼,落个能干的好名声。


        

大家伙七嘴八舌的,说得一峰很是不爽。


        

他把老板提高产量是目的,适当平稳地上浮员工工资是手腕。


        

大家伙虽说对一峰的为人十分赞同,可两次的降低计件工价,都是因他的缘故。


        

因而大伙对一峰不免有些意见。


        

有几个心直口快的,更是直接了当的指责一峰,说他要出风头,想讨好老总。


        

这企业名义上是乡镇企业,实际上是私人差不多。


        

因而老板和老板娘,对一峰有了自己的看法。对这个聪明能干的小伙子,如何安排,已有他们自己的打算。


        

但表面上一如既往的,天天表杨一峰,为一峰鼓劲。


        

若大伙儿能一条心的,把产量往下拉,那工价自然会上去等等的道理分析给工友们听。


        

工友们认可的,反对的都有。于是有不出声的,也有怨气连天的。


        

这些情况自然有人反映到了老总处。


        

他和一峰是同学,因此与一峰关系特别好,也非常佩服一峰。


        

对一峰马上要从生产车间直接调到供销科,一直十分期盼和开心。


        

一峰下班后,赵子安不出差时,就常和赵子安在一起,因为是同学,关系就更进一层。


        

供销科五‘个人,供销科长是乡镇企业厂长,也就是老板自兼。副科长就是一峰高中同班同学,甚至有一学期同桌过的赵子安。


        

这个赵子安,其实说穿了是供销科长。


        

他为人非常忠厚老实,言辞木纳,工作时一点一划,认真得有些过份。


        

还有就是让全国各地的经销商,知道有自己这家专门生产煤气灶的厂家。


        

换句话说,供销员只须多往富裕的地区跑,广发名片提高知名度。


        

两个人在一起聊天时,一峰往往大谈对企业从生产,管理,到销售的看法,对类似于工价,福利等有一整套自己的想法。


        

两人经常一块吃饭,赵子安常常与一峰探讨市场营销。


        

一峰知道,煤气灶其实根本不用去销,只有来不及生产。


        

供销科要做的事情,主要是原材料采购及时和送货及时。


        

一定要舅舅让一峰来做这个供销科副科长,甚至是企业其它的更高职位。


        

一峰听了笑笑,并不十分在意。


        

赵子安此时已对一峰处境全部清楚,对一峰高中时的行为很是同情和认可。


        

并对供销科和运输科之间,存在的运输前后,快慢,多少,公车私用等等矛盾,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经常是李一峰侃侃而谈,赵子安仔细聆听。有时候甚至拿笔记本来记,对一峰的建议赞不绝口。


        

多次表示,要向企业老总,他的舅舅汇报。


        

李一峰与那个高一届的同学,从个人自身角度比较,一峰无论从身高,相貌,才气,能力,口才等等,几乎全部要比那个同学优秀,而且不止一个档次。


        

李一峰唯一不能与他比的是,那个同学是居民户口。


        

也就是捧着可以吃劳保饭的铁饭碗。


        

也知道了高中读书时,李一峰对班上女同学叶知秋一直深深爱慕。


        

其实他跟一峰坦言,说他也喜欢叶知秋。只是天生不善言表,又没有一峰长得英俊潇洒,知道与她根本不可能有戏。


        

而包括一峰在内的大多数同学都知道,高中时,比他们高一届的一个男同学,也在追求叶知秋。


        

有居民户口的同学,上班的工资,还不到他跑供销收入的十分之一。


        

所以赵子安极力鼓动一峰,全力去追求叶知秋。


        

他自己虽说不是癞蛤蟆的档次,但自知之明还是有。如果一峰能把叶知秋追到手,他这个一峰的上司,心中多少有点阿Q,所以他不停地给一峰打气。


        

这是一峰最无法改变的一点。


        

但一峰经过高中毕业半年多来的社会经历,已越来越对居民户口产生不肖。


        

这一点,赵子安更加体会明显。


        

简直好比是自己写情书似的还起劲。


        

跑供销的,平时不象在车间生产的,不出差时十分空闲。


        

所以赵子安当即为一峰买来5刀带花纹的信笺;和直接从财务科,拿了三刀印着XX炉具总厂,厂名,地址的信封,一刀十只。


        

一峰已经逐渐从自卑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被子安多次鼓动,觉得信兴大增。


        

于是决定先给叶知秋写封信,探一探她的心思。


        

当一峰把先写封信给叶知秋,去探探她心思的想法,和赵子安一说,赵子安十分激动。


        

"怎么?你想一次就成功啊?"


        

一峰想想,这倒也是,就笑着收下。


        

李一峰对自己的文采一直很自信,而对自己的一手钢笔字,那不仅仅比较自信,那是相当的自信。


        

一峰见了,笑了起来,问:


        

"子安,你做什么?要这么多东西?"


        

赵子安也笑了,说:


        

信中写道:"


        

知秋,你好!


        

三年高中,因为有你,变得转眼即过。


        

因为曾经是全县高中生,钢笔字书法比赛,一等奖的得主。


        

尽管如此,李一峰写给叶知秋的第一封情书,还是花费了他一个夜晚的时间,和浪费了十来张,印着玫瑰花纹的信笺纸,最后总算大功告成。


        

写下了自认为十分得体,既含蓄地表白了对叶知秋的爱慕之情,又直白地诉说了自己对她的相思之意。


        

我现在在XX炉具总厂上班了。老同学赵子安也在,他舅舅是厂长。


        

这家厂,名义上是乡镇企业,实际上是子安舅舅私人一个样。


        

子安已是跑供销的供销科副科长,科长由他舅舅兼的,所以子安他实际上是供销科科长。


        

而今,毕业虽只半年,可我因没能与你相见,相聚,竟有那度日如年的感觉。


        

你娇媚的身姿,象一颗种子,已在我心中扎下了根;你甜美的笑声,使我永远如沐春风。


        

知秋,因故我不能考上大学,但我不气馁。


        

如今我已经在一线生产三个月半了,我想马上就要过年,老总肯定很忙,我也不急在一时。


        

再说,有子安在,他的为人你也清楚,他答应,我一旦进供销科,他一定要举荐我做副科长。


        

我对前途充满信心!


        

供销科里现有五个人,听子安私下跟我讲,正常的业务提成,每个月竟然有1500元至2500元,甚至更多。


        

我现在在生产车间串煤气灶。


        

老总许诺过,让我先熟悉产品的生产流程,本来说好熟悉生产三个月后,即让我去供销科跑供销的。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祝你永远美丽!


        

知秋,不知你眼下可好?听说你要去读卫校?我相信,无论你去哪里,那里肯定一片春色。因为你的美,因为你的笑,本就是春天!


        

我坚信,在你的春天里,如果有我,那绝对会更加鲜丽多姿,风光无限。


        

最后,我想用李商隐的两句诗来结尾:


        

赵子安看上去比一峰还焦虑。


        

一峰表面上不露声色,内心深处却惆怅万分,若有所失。


        

整个春节放假时分,一峰都没有好好地和强龙,不赌聚会过。


        

李一峰 X年X月X日。


        

信寄出时,离春节还有半个多月。开头一星期,一峰和赵子安,眼巴巴的算日子,盼回信。


        

一直到厂里放年假,仍没有收到叶知秋的信。


        

一路聊天,一峰把心中疑惑跟强哥一讲,强龙就问:


        

"小峰,你知不知道你嘟哥在上海的事?"


        

一峰说:"只听嘟哥讲起过,他在上海有个女朋友,好像是他表哥陈志高的小姨子。那天你们来看我时提起的,我还说过他,他说已经决定分手,具体情况不大清楚。怎么啦?"


        

不赌自上海承包通下水通工程后,有钱了,就天天赌。和寿虽说对赌厌恶,但这时全社会如此,对此他也是没有办法。


        

但一峰总感觉有些不对劲。


        

一日午后,阳光和暧。一峰约同样喜欢游车骑山峦小山谷的强龙,一块沿着村口大路,到村外庙前,再折而向车骑山脚下走去。


        

李一峰正月初八一早即去上班,这是放假前定的。


        

正月开工,头几日无非是上班点个名报个到。一峰跟大家一样,初八去报到。


        

乡镇企业的老总还未到。厂里有个生产副厂长,姓郑的,三十多岁,负责接待。


        

强龙说:"我也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反正与上海那姑娘吹了,这是事实。


        

问题是这段日子来,老嘟不是赌博就是打架。本来言语不多的,这下更不多言了。"


        

一峰听了,也不知咋办,只能跟强龙讲,请他多多沟通。他自己有心事,至于什么心事,强龙没问,一峰也不明说。


        

一峰听了,非常高兴,问赵子安来过没有?那郑副厂长说,子安大哥初八结婚正日,所以老板老板娘和子安都走不开。


        

一峰心想:"这样也好,去年与同学俞仁昌表哥说好,今年上春头去考美校的,挣钱虽说重要,但毕竟不是自己心中所爱,报考美校,是自己今生心愿。"


        

这样想着,就先与郑副厂长告别,委托他向赵子安问好。


        

他见了一峰十分热情客气,对一峰这么早,第一个来报到进行表扬。


        

然后说代表老总,欢迎一峰前去供销科上班。


        

又说初八是报到日,正式上班是正月十一。让一峰再可走亲访友两三天。


        

同学相见,自是开心,一峰和俞仁昌第二天去仁昌表哥家。


        

那表哥与一峰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差不多的年龄,因此十分投缘,不愿分别。


        

知道初十一峰生日时,俞仁昌和他表哥,更是说什么都不让一峰回去。


        

又去与他四哥一谷讲了,说离上班还有三天可休息,想先去一下里东等等。


        

一谷问清原委,当然支持。


        

就这样,一峰初八中饭前即到同学俞仁昌家。


        

一峰一到厂,马上赶去厂长办公室,想解释迟到的原因。


        

心里想迟到三分钟,问题应该不大。


        

等进了厂长办公室,一峰感觉气忿不对。


        

一峰心想反正十一上班,十一早上起个大早,应该赶得到上班时间的。就又在俞仁昌家住了一夜。


        

等正月十一,一峰逼着老同学俞仁昌五点起床,用自行车驮着一峰到大马路,赶上头班车到三界,再转车到厂里。


        

一峰紧赶慢赶的,还是过了七点半的上班时间,迟到了三分钟。


        

一峰进去后尴尬地笑了笑,说声对不起迟到了之类的话后,站在桌边,进退两难。


        

离一峰最近的同学赵子安,轻声责怪一峰:


        

"一峰,你怎么此时才来?"


        

办公室隔壁有间会议室,里面两个正位子上坐着头顶微秃的老板徐厂长外,还有十分和蔼可亲,开口常笑的厂长夫人。


        

主管生产的郑副厂长;主管销售的供销科副科长赵子安;另外还有财务科的陈会计,仓库保管员等,全部七八个非生产人员。


        

大伙似乎正在开会。却又气氛沉闷,相坐无言。


        

"一峰,看不出来,你年纪轻轻,架子倒老。明明说定,初八报到初十正常上班的,你看看,今天十几了?"


        

李一峰一听,头轰地响了起来,急忙解释说:


        

"什么?初十正常上班?可郑副厂长明明亲口跟我讲,正月十一正常上班的呀!郑厂长,你说说⋯⋯"


        

一峰听了,十分奇怪。心想:


        

“这个赵子安,什么意思?明明迟到了三分钟时间,有这样大惊小怪的吗?"


        

这里一峰还未想明白,那边老板铁青着阴沉着脸,语气严肃地说:


        

"小李,听错总有的,你就认个错,好在刚刚开工,影响不大的。"


        

这边陈会计话音未落,那边厂长夫人早已咯咯咯地笑道:


        

"对,对对,还是陈会计说得对,小李年轻,闲头误差总归每个人都会有,这次小李你主动认识一下错误,下次不可再犯。国有国法,厂有厂规,提前请个假,什么事情都没有。"


        

那个郑副厂长语气坚定地说:


        

"有这个可能吗?李一峰,是的,初八报到,是我在值的班,可我怎么会可能说十一上班的呢?老总亲口吩咐初十要正常上班的,我会说十一上班的么?你问问他们⋯⋯"


        

这时,一头白发,六十多岁的乡镇企业老会计陈会计,他老人家平时待一峰特别和善,他说了:


        

"李一峰,李一峰,你这是什么态度?让你认个错有那么难吗?照你这么说,是郑厂长故意这样对你的?你这什么意思?这么轻的年纪就喜欢强词夺理,还不会走,就想要飞?⋯⋯"


        

李一峰从小争强好胜,有时候有点小错,是要强词夺理,而且往往是夺得来理,更何况这次他认为自己根本没错。


        

面对老总毫不留情的口气,无端的指责,批评,年轻气盛的李一峰,只觉心中一股无名火,腾地窜上头顶,无论如何都按捺不住,就大声地顶撞老总:


        

"可老板娘我没有听错呀!郑厂亲口告诉我,说可以再走亲访友两三天呢!……"


        

李一峰气急败坏地申辩。


        

这时,老总用手指节笃笃笃地,在办公桌上重重地敲打着,语气变得严厉起来,提高音量说:


        

"什么?明明有错还不承认?老实跟你讲,李一峰,这次就算是你对,我要你认错,你就得认错!哼哼!由你乱来啊?这厂里,谁说了算啊?这样,你不仅要认错写检讨;而且再回生产车间,串煤气灶一个月。这么犟头犟脑,还有没有皇法?让你张张记性!"


        

说完,起身就走出会议室。


        

厂长夫人笑哈哈地走到一峰跟前,和蔼可亲地说:


        

"徐厂长,我有错的话,我绝对服从您的批评,可这次我根本没有错,错不在我,凭什么要我认错?"


        

徐厂长听到李一峰的话,无疑是火上浇油,沸油进水。


        

当下“㗑“地一拍桌子,大声道:


        

郑副厂长上前,用手使劲一拍一峰的肩膀,意味深长地说了句:


        

"年轻真好啊!"


        

随后走了出去。


        

"小李子啊,你徐厂长是火药桶脾气,一点火星就要爆炸。你别放在心里,一个月时间眨眼就过。没什么,噢?写份检讨更没什么大不了。嗳,听子安讲,你的文笔和书法很好,就当练练字,也好给我儿子当字帖。"


        

边说边呵呵哈哈走了出去。


        

一峰呆呆地站着,脑子一片空白。


        

一峰一脸茫然,表情古怪。


        

等还有两个人也走了出去,会议室里只剩下赵子安和李一峰两个人时,赵子安拉着一峰的手,两个人并排坐下,子安轻轻问:


        

"一峰,你真的没搞错?是郑副叫你正月十一来上班?"


        

六十多岁一头白发的陈会计,近身轻轻跟一峰讲:


        

"一峰,火气压一压,有些事情对的,都不一定对,错的当然不用说错了。年轻人,吃点小亏死不了人。去!先向领导去认个错,赔个不是,没什么。另外,老板娘要你的钢笔字,给他儿子当字帖,你更应该好好的,认认真真写了,不难堪的。"


        

边说边轻轻拍拍一峰肩胛,也走了出去。


        

"不是,一峰,昨天上班开会时,娘舅就在点名批评你。说你自由散漫,不服管教,与会的大多数同意娘舅刚才的决定,只有我坚决反对。陈会计模凌两可,倾向大事化小。现在看来,娘舅对你早已有打算,肯定故意叫狗一样听话的手下来逛你。现在除了我相信你的话是真的外,别人肯定认为是你李一峰错了。一峰,你说怎么办?这检讨写不写?一个月车间下不下?"


        

一峰此刻心中虽说怨气满满,但脑子有点平静下来,听了子安的话,也相信这里面有问题。


        

他并不十分认真地深入想下去,他在想两个问题:


        

一峰气呼呼地大声说:


        

"怎么,连你也不相信我?"


        

赵子安忙一边示意一峰轻些,一边又轻声道:


        

一,这检讨写不写?


        

二,这一个月的车间去不去?